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校202033-诮一罨高妓?tog=学母%>

 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学校各部、处(室)、实习工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 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 7 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18 号)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 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 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充实专兼职党务工作力量,完善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 全体党员坚持“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 团建,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推进党的工 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到办学 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学校“三全育 人”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学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德育工 作实施方案》、《学校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等, 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学生 学习生活全过程;按照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等课程相关要求,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各门课程 中实施“课程思政”,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中突 出德技并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四爱”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常态化开展“四爱”(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开展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亲、感恩怀德、节 约环保、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务奉献、团结友爱、 团队协作等主题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审美观和学业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探索德育教育新机制,打造学校三大德育品牌
  着力建设建成 4 个思政课(德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2-3 个 学生劳动教育基地、1 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 个标准化心理咨 询室。组织编写“讲好中国故事”德育教育校本教材,进一步完 善学校“学生年度文化艺术节”、“一演讲二比赛”和“四热爱 三精神”等教育活动方案,打造学校三大德育教育品牌。努力探 索德育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 实践性、持续性、实效性,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打造三级专业建设体系,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 体系
  (一)弘扬办学优势,打造三级专业建设体系调整完善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 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 咨询服务。围绕“突出服务航天制造和乡村振兴特色”办学定位, 坚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原则,重点建设 2 个省级优势专业(园林技术、机械加工技术)、4 个特色优势专业(畜禽生产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汽车制造与检测、计算机应用)、4 个标准化专业(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 事务),建成以省级优质专业为龙头、特色优势专业为骨干、标 准化专业为支撑的三级专业建设体系,为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提供奠定基础。
  (二)对标国家标准,大力改造招生专业
  顺应产业升级和发展新业态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 坚持每 2 年开展 1 次专业调研,重点关注用人单位对技术技能人 才规格的新要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 改造升级传统专业,适时开发相应新专业,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 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对标国家新颁布的《中职教 育专业目录》《中职教育专业简介》等国家标准,规范学校各专 业名称、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课程与 实习实训等内容。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推广新型教学模式
  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 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陕西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实 际,编制符合国家规定、体现学校特色的各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各专业总学时数不低于 3000 学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内容, 将劳动教育、德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多媒体网络、虚拟 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教学,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 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 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落实国家标准,动态调整课程结构
  修订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中等职 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努力创造 条件,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 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每个专业设置 6-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方向课程组成,课程内容突出应用 性与实践性。专业课程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和教学内容,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紧贴岗 位实际工作过程,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 范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五)坚持就业升学并重,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坚持就业升学并重,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业升学并重”的育人理念,对接相应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合理确定中等 职业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顺应职业教育类型发 展,按照“标准相融、模块相通、育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在校 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将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建设、职业 技能大赛、“1+X”证书有机衔接,大力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 课程体系。
  (六)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教材管理
加强学校党支部对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党 支部审定教材选用与建设的主体责任。修订完善《学校教材建设 与管理办法》,建立教材选用和内容更新机制,健全教材选用制 度。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必须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专业课 由先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高质量教材。积极使用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数字教学资源。
  (七)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开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全面建设包括“课程资源、课程教学、学习活动、学习分析 和课程管理”等模块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腾讯会议、 QQ 群课堂、微信课堂、智慧职教云课堂、学习通、云班课等网络 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融入课堂教 学,实现课堂教学向深度、广度拓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和学习需求,科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合理 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
  三、加强教师培训与社会实践,提升教学团队创新能力
  (一)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各专业教师配备达到国家标准
  发挥学校体制优势,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使各专业师生比达 到 1:20;每个专业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 务的专任教师 2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 于 20%。专业教师数应达到学校专任教师数的 50%;按照国家标准 要求,配齐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聘用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先 进人物等担任兼职德育辅导员,按标准配备专业体育、音乐、美 术教师,配备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和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保障学校办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教师培训与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打造高水平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
  修订完善《教师培训与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开展校级教学 名师评选活动,发挥名师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落 实 5 年不少于 360 学时的培训任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
每 5 年累计不少于 6 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定期安排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新任专业教师 和兼职教师独立上岗任教前,必须到企业进行连续不少于 8 周的 实践,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教学业务提高培训,其教学工作须由 指定的骨干教师指导 2 年;加强对教师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 业能力的培训培养提升,使教师具备课程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 设计、实验实训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具备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具备学生发展指导、教学实训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 能力。
  (三)坚持“六要”标准,建设高素质思政教育教学团队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立德修业、铸魂育 人、守正创新”基本要求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 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标准,开展全体德育管 理人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专职思政课教师执教能力; 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修订完善班主任管理办法,每年开展一次 班主任集中培训,每年组织 1 次班主任能力大赛,建设 1 个名班 主任工作室;建设以思政教师为基础、班主作为骨干的高素质思 政教育教学团队;坚持从生产一线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 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亲和 力强、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满足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需 要。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修订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和惩处问责机制,完善教师自 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等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突出全面育人、教育教学实绩、实践技能水 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考评,努力提高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定期表彰 奖励优秀教师(班主任)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激发广大教职工工 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推进师德师风建 设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始终, 提高教师师德水平。
  四、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一)建设产业学院,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深化与西安航天发动机厂的合作关系,建立“西安航天发动 机零部件制造产业学院”,共同组建理事会,制定产业学院章程, 明确各自责任、明确产业学院功能定位;建立“校企共同组建专 业带头人及专业建设团队、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 程标准、共同开发围绕岗位工作任务课程,共同建设融教学、研 发、生产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等五共同机制,实现校企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精准对 接;创新构建共建共享、稳定持续的校企一体化发展模式及运行 保障机制,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一体共育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修订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依托“郑勇技能大师工 作室”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建立“导师制”培养优秀技术技 能人才的工作机制;通过技能大师传绝技、带高徒,推动技能大 师实践经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传承和推广,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拔尖技术技能人 才;办好“学校技能竞赛节”,营造学校崇尚“工匠精神”的环 境氛围,让学生拥有爱岗敬业的“匠心”、技艺高超的“匠艺”、 精益求精的“匠魂”。
  (三)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方式
  在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每个专业与 3-5 个企业建立 深度合作关系,建立校企人才共享机制,主动与合作企业在人才 培养培训、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 展合作,不断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方式、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汇聚、融合优质社会资源,在合作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培 训基地和职业体验中心,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知识、技能与 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修订完善实习管理细则,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合法权严格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修订完善《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 理清教务处、实训处相关职责,充实实训处人员数量,进一步规 范和加强学校学生实习工作;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安排、组织实 施要符合规定要求,实习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 一致;强化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安全责任,完善各项安全措施,建 立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切实维护和保障学生、 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打造耕读文化教育品牌,有效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耕读文化教育品 牌。
  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大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 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思想引领,以“专题讲座”“实 践劳动”等活动形式,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让 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针对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 村的生源实际,把传承后稷精神、弘扬“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 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创办耕读“教育园地”建立耕 读教育实践基地,将农耕文明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和美育实践之 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和鼓 励学生激扬青春、报国奉献。
  (二)丰富活动载体,有效开展文化育人活动
  大力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社 会实践、社团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好年度诵经 典、“四史”知识、“汉字书写”等比赛等,办好年度“学生技 能竟赛节”、“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定期开展 “四热爱(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三精神(劳动 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家训、家 规、家教、家风”征文、主题班会、演讲等活动,不断丰富文化 活动载体,有效开展文化育人活动,达到传承文化、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开发潜能的文化育人目标。
  学校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教 育思想大讨论,充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准确把握现代中等职 教育内涵和发展规律,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按 本意见精神明确改革重点、细化工作方案,继续弘扬求真务实、 勇于担当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大胆创新,真抓实干,为把学校早 日建成杨凌地区中职标杆学校而努力奋斗。
 
 
附下载:杨职校发〔2020〕33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